企业项目管理、ORK、研发管理与敏捷开发工具平台

网站首页 > 精选文章 正文

初入大厂,这3件事帮我快速站稳脚跟

wudianyun 2024-12-19 10:00:51 精选文章 32 ℃

第一周上线代码就翻车,如何化险为夷?

还记得刚入职鹅厂的第一周,我就接到一项“看起来很简单”的任务:在现有功能中新增一个时间戳,让用户可以看到自己发帖的具体时间。想着这只是几行代码的事,我简单改动后就提交了 MR。代码合入后,我自信地向 Leader 汇报任务已完成。

然而第二天,测试同事反馈:这个功能在特定条件下会引发页面崩溃。Leader 紧急召我开会,盯着投影上的报错日志问:“这个逻辑,你测试过了吗?”

当时我紧张得满头冒汗,只能承认自己的疏漏。后来花了整整一天,我复盘了问题根源,查清楚了问题,原来是 Number.parseInt 方法只在较新的浏览器内核中才能使用,旧的浏览器执行会报错,导致页面白屏。

在这次“翻车”中,我意识到:大厂不是个人秀场,所有的行为都在团队的规则和协作框架中运行。掌握规则、主动沟通、积累信任,是立足的关键。


以下这 3 件事,是我快速站稳脚跟的经验总结。

第一件事:读懂“游戏规则”

刚入职大厂,了解规则远比盲目写代码更重要。

对于我们软件工程师来说,团队开发有很多“潜规则”:代码提交流程、测试覆盖率要求、分支管理策略、上线窗口等。如果不了解这些规则,写再好的代码也可能被驳回。

我的经验是:

  1. 熟悉开发规范和工具链。入职第一周,我花了很多时间研究团队用到的工具:Git 分支管理、CI/CD 流水线配置、代码 Review 要求等。熟悉这些后,我不仅能避免犯低级错误,还在 Code Review 时赢得了同事的认可。
  2. 理解团队的技术债和优先级。一次 MR 中,我尝试重构了一部分代码,却被 Reviewer 建议“别动太多老代码,优先解决现有需求”。后来才明白,团队对技术债的容忍度和当前业务的紧急程度息息相关,目标感比“炫技”更重要。

在大厂,先读懂规则,再主动行动,能帮你节省很多不必要的弯路。


第二件事:让自己“有存在感”

作为软件工程师,光埋头写代码是不够的,别人看不到你的成果,你的能力就无从展现。

记得上线完第一个完整模块时,我主动申请在团队分享会上做了一次技术分享,讲解了设计思路和实现过程,还提出了几个优化建议。虽然模块并不复杂,但我的表达赢得了同事的好评,Leader 也对我提的优化建议非常认可。

所以,软件工程师也需要掌握两件事:

  1. 小步快跑,快速交付小成果。 不要一上来就追求“高大上”的架构设计,而是优先完成短期能交付的功能,比如优化页面加载速度或修复某个长久存在的Bug。
  2. 通过分享强化存在感。 在日常例会、技术分享或 Code Review 中,主动展示你的思考和成果,尤其是能解决团队痛点的技术优化。

存在感是被认可的前提,别低估展示自己的重要性。


第三件事:经营好“职场关系”

刚入职时,我对“职场社交”非常抗拒,觉得技术岗靠实力说话,不需要花时间和别人打交道。直到一次紧急上线任务,我需要依赖测试同事的支持,但因平时沟通不多,他们没有把我的需求排在优先级上,导致上线延迟。

这次经历让我意识到:技术能力固然重要,但人际关系同样不可忽视。

  1. 和协作方团队保持密切沟通。 比如测试同事是代码质量的最后一环,运维同事是产品上线的保障等等,理解他们的工作节奏和需求,能让协作更高效。
  2. 向资深工程师请教。 入职初期,我通过请教几位资深同事的经验,不仅避免了很多坑,还建立了不错的关系,有问题他们也更愿意主动帮忙。

在大厂,解决问题靠能力,推动协作靠关系。 和同事建立信任,能让你的技术能力发挥得更顺畅。


总结:初入职场,找到自己的节奏

从第一周的 Bug 翻车到后来独立完成复杂项目,我逐渐发现:适应大厂的节奏,远比单纯写好代码更重要。 我的经验是:

  1. 读懂规则,明确团队的工作节奏和开发要求;
  2. 积累存在感,用实际成果和主动分享赢得信任;
  3. 经营好人际关系,做一个团队协作中的可靠伙伴。

希望这些经验能帮你快速适应新环境,成为团队里不可或缺的一员。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职场故事,我们一起交流成长!


#职场##职场干货##成长##互联网大厂#

Tags:

最近发表
标签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