企业项目管理、ORK、研发管理与敏捷开发工具平台

网站首页 > 精选文章 正文

管理案例|信息化系统项目的成功密码:治理、管理与执行三位一体

wudianyun 2025-02-15 01:27:43 精选文章 32 ℃

项目管理中,PM经常成为“超人的角色”,但其实PM应该是一个聪明的经营者,要学会让公司中的不同层级的管理层,做不同层级的治理或者管理决定。

项目治理和管理中可以通过层次化、清晰的角色划分和决策框架来确保项目的顺利执行。


案例:企业信息化系统实施项目

一家公司计划实施一个企业级信息化系统,目标是优化内部流程,提高效率并支持公司长远发展。


1.治理层(决策层)

治理层的职责是确保项目在战略层面上与公司目标一致,同时对项目的规则、方向和重大决策进行监督和调整。

  • 立规矩(制定规则)
    • 治理层首先明确项目的目标、范围和关键成功因素。比如,明确该信息化系统需要集成公司的各个业务部门,实现数据共享和流程自动化。
    • 制定项目实施的基本规则,包括项目预算、时间表、质量标准、风险管理措施等。
  • 行监督(监督规则的执行)
    • 治理层定期审查项目的进展,确保项目在预算和时间范围内进行,并评估项目执行是否符合最初的战略目标。例如,定期与项目经理和团队沟通,了解系统设计是否满足初期设定的需求。
    • 确保项目团队遵循治理层设定的规则,比如质量控制标准、变更管理程序等。
  • 做决策(决定规则的走向和变革)
    • 如果项目中出现了技术障碍或需求变更,治理层需要做出决策。例如,在系统测试阶段,发现了技术不可行的地方,治理层需要决定是否接受变更,如何调整预算和时间安排。
    • 治理层会审视外部环境和市场需求的变化,决定是否调整项目方向,比如在中期评估后,决定扩展系统的功能或增加新的模块。

2.管理层(项目管理层)

管理层负责项目的日常管理,确保项目的资源、进度、质量等按计划执行,解决实际运营中的问题。

一、灵机一动

项目经理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突发问题,需要灵机一动来解决。

例如,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发现某个部门的需求变更了,项目经理迅速评估并提出修改方案,以确保不会影响整体进度

二、统一思想

项目经理召集项目团队成员进行讨论,统一思想,确保团队成员理解项目目标,尤其是在出现分歧时。

比如,在需求确认阶段,管理层可以组织多次会议,确保所有部门对系统需求达成一致,避免后期出现反复修改。

三、审时度势

管理层还需审时度势,尤其是在项目周期较长的情况下。

例如,在项目实施的中期,项目经理可以根据市场和技术的变化决定是否采取新的技术方案,或者调整部分项目内容来迎合市场需求。

3.执行层(项目执行层)

执行层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与完成,他们是项目“干”的主力军。

  • 干项目:执行层负责具体的任务和工作。比如技术开发人员负责信息化系统的编码,测试人员进行系统功能的测试,实施团队负责与用户的对接和培训等。执行层通过对任务的细化和高效执行,确保项目按照治理层制定的规则和管理层的指导顺利推进。




整体效果:

  • 治理层通过制定规则、监督执行并在关键节点做出调整,确保项目总体方向与公司战略目标一致。
  • 管理层在执行过程中处理突发情况,确保团队在项目进度和质量上保持一致,审时度势做出及时的决策。
  • 执行层将治理层和管理层的决策付诸实践,负责落实每一个细节,推动项目最终的交付和成功。

通过这种治理、管理与执行层的分工与协作,可以有效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,避免出现方向不明、资源浪费等问题,并实现项目的目标。

最近发表
标签列表